發布日期:2020-1-9
嬰幼兒期是孩子長身體的時期,如果寶寶體內缺少某些微量元素,如缺鋅時,也會出現啃手指的現象,他們除了啃手指外,多半會伴有食欲不佳、個頭發育落后等情況。這個時候要帶寶寶到醫院去做個微量元素的檢查,如果確定是體內缺少鋅等微量元素的話,就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補充。
在孩子到2-3歲后,這種現象一般會逐漸減少,但是有的孩子在饑餓、寂寞無聊、焦慮不安、身體有疼痛或其它不舒服表現時,仍然喜歡吸吮指頭以減輕焦慮、轉移注意力,如果偶然出現這些行為或持續時間不長,不應視為病態,應當及時糾正。
對兒童,如果是因為喂養方式不正確,應培養孩子有規律的進食習慣,做到定食定量、饑飽有節;如過是孤獨、寂寞等原因,則要給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,讓他們有機會與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樂,培養其對環境、游戲的興趣,以轉移其注意力,逐漸糾正此類不良嗜好;如果是體內缺少鋅、鐵等微量元素,最好先帶孩子去做微量元素測定檢查,再給與對應的治療方法。
2、寬松、溫馨的家庭環境
家長給孩子創設一個寬松、溫馨的家庭環境,有助于孩子釋放壓力。在與孩子相處時,父母面帶微笑,語調輕松,蹲下來與她說話,保持與寶寶平等的姿態,都有助于滿足孩子多方面的情感需求。而適當改善對孩子的要求,不對孩子太過嚴厲,不過分強調競爭,不給孩子施加壓力,不要求孩子盡善盡美等,也利于給寶寶營造一個溫暖、舒適、穩定、寬松的成長氛圍。
3、正確教育,切忌粗暴
吮手指和咬指甲,在幼兒時期是很自然的,因此不應簡單地禁止,否則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,使他們感到更緊張。只有主動提供多種有趣的事如做手工、做游戲等,而不應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,自然會解除其困惑,而不致這些不良嗜好的產生。
因此,對此類兒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強行制止的行為是有害無益的,嘲笑、譏諷、恐嚇、打罵更是不妥,這樣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緒更加緊張不安,甚至產生自卑感、孤獨感等不健康心理。